熊迅,男,博士,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访问学者。主要讲授《纪录片制作》、《新媒体与纪实影像》、《视觉结构与设计》、《影视制作》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播、民族志方法、新媒体纪录片制作、媒介人类学、中国西南民族文化等。在核心刊物发表相关领域研究论文多篇,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文化部、亚洲艺术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委会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理事等。

 

科研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多重边缘中的国家认同传播》,(11YJC850025,主持人),2011-2014.
  • 中央其他部门,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边缘场域中的认同层级与传播网络》(2012M511852,主持人 ),2012年-2013年
  •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媒介转型中的影像生产》,(主持人)2014-2016
  • 文化部委托项目《节日影像志》,(YXZ2017017,主持人),2017-2018
  • 亚洲国际艺术基金项目《组装故乡》,(主持人),2009-2011
  • 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全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教学进路》,2012-2013.
  • 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新媒体与纪实影像的教研互动研究》,2017-2018
  • 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及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

 

学术作品

  • 《空间建构与认同表征——古永傈僳仪式体系的视觉人类学考察》,民族艺术,2017年第4期
  • 《影像、仪式与传播网络:视觉人类学的进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 《呈现“他者”的脉络——民族志影像的意义建构与传播潜力》,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1期
  •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三人谈》,民族艺术,2016年第4期,获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全文转载,2017年第1期
  • 《藏地纪录片的影像传播与文化阐释》,西藏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
  • 《仪式展演与认同传播网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 《故乡何在:“他者”的影像与意义的回归》,文艺研究,2012年10期, 获人大复印资料《文艺学》全文转载,2013年第1期。获2013年广东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检查报告重要阶段性成果推荐,2015年广东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
  • 《民间游戏的视觉仪式——对“中国民间体育摄影展”的媒介人类学解读》,民族艺术,2015年第1期
  • 《理解村落社会:视觉人类学的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获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2011年第10期。
  • 《仪式与传播的互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 Whose Tradition? Contemporary Chinese Visual Culture,New York:Cambria Press,2010.03
  • 《姓名、亲属称谓与社群关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学报,2010年第1期
  • 《仪式结构与国家认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 《故乡何在:“他者”的影像与意义的回归》, 2013年广东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检查报告重要阶段性成果推荐,2015年广东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
  •  纪录片The Last Lineage Opera of Zhouguan Village,入选皇家人类学电影节(RAI),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