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艺术写在广袤天地间——艺术学院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院青年学生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上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2022年暑假期间,艺术学院先后组织3支社会实践小队伍,分别赴广东省连州、梅州、汕头等地进行乡村调研与艺术演出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走村入户——助力乡村振兴
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我院与物理学院、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眼科中心等单位组成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清远连州开展实践活动。接到任务后,我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张海庆老师迅速编排节目、招募演员、组织排练。7月8日晚,中山大学2022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文艺展演在丰阳镇大礼堂顺利举行,我院师生14人演出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蹀马倾杯舞千秋》《送我一支玫瑰花》《灯火里的中国》等节目,受到当地村民一致好评。


“三下乡”期间,同学们参访岭南古村落,调研生态村农业种植,体验炒茶制茶;参与丰阳旅游宣传主题曲《跟我去丰阳》的MV拍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的学习会,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理解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师生畅所欲言,交流互动,同学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舞台到讲台——播洒艺术的种子
2022年7月8日至13日,中山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中山大学第12期青马班、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实践队组成的暑期支教队赴梅州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我院实践队由曹芳菱老师带队共14位师生参加活动。


出发前,曹芳菱老师带领队员们认真准备演出节目,指导学生如何备课当好一次小老师。7月11日晚,我院师生与支教队一同在茶阳镇镇政府礼堂举办“乡村振兴,不忘初心”——中山大学梅州志愿服务暑期支教队文艺汇演,同学们表演了《新疆之春》《秦川抒怀》《远方的香格里拉》《不忘初心》等经典曲目,曹芳菱老师小提琴独奏《我爱你中国》和张喜秋老师独唱《等待》《把一切献给党》,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台下观众掌声如雷。
活动结束后,朱子康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活动感受:我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下一步就是要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与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希望我们此次短暂的演出和支教活动能为孩子们带去更多对知识和艺术的渴望与追求,我也将在今后努力践行好一名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
感受发展成就——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7月31至8月1日,在学院庄艺敏老师的率领下,汕头发展成就观察团一行赴汕头进行调研。
在汕头校友会的协助下,团员们走访汕头市澄海区博雅民艺非遗馆,参观剪纸、木雕、嵌瓷、金漆画等民间工艺作品,了解民间艺术传播与传承的不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


随后,观察团走访位于汕头市金平区的沟南许地,走进潮汕民居,了解先烈壮举、名人轶事、观察新农村建设风貌。晚上,观察团前往小公园开埠区,重走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考察文物保护单位时的路线,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充分感受到汕头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以及全国唯一的“侨”和“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发展平台的辉煌成就。


8月1日,观察团参加小林老师“万物之中,希望至美”漫画展活动,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和参观引导。小林老师的漫画用诙谐的方式描述人生中所面对的问题、挑战及其蕴含的人生哲理,深受群众喜爱。参观之余,观察团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的涵义。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全体学生不仅检验了课堂学习成果,还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更加深刻感受到广东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了“四个自信”,坚定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