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奋斗岁月,担当历史大任|艺术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发布人:胡中龙 责任审核人:金婷婷 系统审核人:吴晓枫

9月30日,艺术学院吴晓枫书记、金婷婷院长在院楼分别为2020级、2021级硕士研究生班讲授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担任历史大任 长学问气质

吴晓枫书记为2020级硕士研究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吴晓枫书记以“担任历史大任,长学问气质”为题,以“一任、二力、三气、四意识”为引,要求同学们担当历史大任,提升创造力和服务力,增长志气、骨气和底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她指出,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近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孔子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希望同学们铭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发扬“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校风。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时代风云变幻的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艺术学子,肩负历史使命,与时代主题同向同行,爱国爱民,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铭记奋斗岁月 践行青年使命

金婷婷院长为2021级硕士研究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金婷婷院长通过分享蒲蛰龙教授与陈心陶教授的科学家精神,期望同学们铭记奋斗岁月, 践行青年使命。百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这条路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真理,也更坚定了中华民族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共同的家国情怀,他们以祖国和人民为中心进行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谋求科学之道、兴国之道和富民之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科学梦而矢志不渝。新中国成立之初,蒲蛰龙教授毅然放弃美国优渥的条件,偕夫人回国工作。1962年他创立中山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78年创建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1995年建立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经历了数十年艰苦卓绝的研究,蒲蛰龙教授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多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为中国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陈心陶教授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也和千千万万的归国科学家一样,怀揣报国热忱,投入到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对血吸虫病、钉螺等的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65岁高龄时他仍坚持同广大血防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谱写出了一幕幕动人的篇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开展书记、院长“思政第一课”,用思政课堂的形式深化了同学们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的学期注入了奋进的动力。

 

文案 | 蓝添 谢世娇 柳醒龙

图片 | 陈曦 王涛